小龍蝦相比其他水產養殖品種的優勢:周期短,投入少,收入穩定,可塑性強。
周期短:小龍蝦養殖只需要45天就能見到效果(養殖30天開始捕撈)。
可塑性強:只要準備工作做足了,什么時候都是開始,什么時間都可以結束。準備工作沒做好,不要投放小龍蝦苗種。
投入低:稻田養殖小龍蝦,每畝的投入同種一季稻谷的投入差不多(一田兩用,一田雙收),淹青做好了,光水稻秸稈就能養殖100斤小龍蝦。
收人穩定:稻田種稻收人是1000元,小龍蝦養殖收人最低也是1000元。有了一季稻,即使沒有小龍蝦收入也不怕(最差狀況),2年~3年,即使不投苗也能捕到小龍蝦。
價格回本指數(在收入穩定中講價格回本指數):小龍蝦養殖賺不賺錢,一算價格回本指數便知道:苗種價格+飼料消耗×增長倍數/4,即:價格回本指數=(苗種價格/增長倍數+1)×2,第二年、第三年的苗種價格幾乎為零。
要想有好的收成,小龍蝦養殖前期工作十分重要。
池塘改造:養殖小龍蝦一是土質、二是水質、三是大小。(1)土質:不能是純粹的沙土質,沙土質不宜保種;比較硬的土質也不太適合苗種的增殖。(2)水源:水源不好的地方,直接打井抽水。(3)大?。禾量诘拇笮∫阌诠芾?塘口太大不便于管理,塘口太小管理成本高)。一般池塘10畝~20畝為宜,稻田30畝~50畝比較適合。
池塘改造標準:深溝、淺臺、緩坡。標準塘口要保證養殖水位能達到70厘米,便于生產管理。70厘米既是營養層,也是溶氧層。另外,池塘里的青苔、肥水、增氧或小龍蝦蛻殼都與水深有關系;水不深,也不利于小龍蝦的捕撈。
(1)塘埂高——塘埂要做到1.5米高。
(2)溝寬——溝要挖到6米寬。
(3)池塘寬——不能超過60米寬。栽好水草:草種好了,才能放苗。
(1)溝的外圍種水花生;溝底種苦草(苦草種植要因地制宜,根據水深確定種植時間);溝靠稻田一邊種輪葉黑藻;平臺上種植“吃不敗”或蝦草(菹草,5月麥子黃的時候開始死亡,因此也叫麥黃草,因為與小龍蝦“秋冬春”季養殖周期神同步,因此,也叫蝦草);池塘專養要間種輪葉黑藻。
(2)旋行,留路,落葉歸位。
(3)先活根,后活葉;根有根肥,葉有葉肥。投種放苗:首先是看蝦。
一看大?。骸棒~種是規格整齊,小龍蝦則參差不齊”。小龍蝦苗種越是參差不齊,說明批次越多。批次越多,則數量越多;數量越多,則產量越高。另外,大的比例越多,三月份的高價格蝦越多。
二看體色:小龍蝦體色青,說明營養充足;體色發紅,說明營養較差。
三看形體:體態豐滿,尾部越寬,活力越強。
其次是投種放苗。
(1)新塘畝投放30斤,老塘畝投放不超過20斤。
(2)新塘第一次畝投放10斤,過兩天再投放20斤,苗種投放完畢,全池潑灑“銀玫瑰”。20天之后再投放20斤左右(這樣,每年可投放苗種4批~5批,共計投放苗種80斤~120斤)。
(3)老塘補苗,按捕撈的成蝦數量推算投放,用“朝三暮四”法。
(4)野生小龍蝦苗數量少,經過多次囤積、體質差,所以對野生小龍蝦苗種需要謹慎購買。在選購野生小龍蝦苗種的時候,宜選擇青殼蝦,要把紅殼、空殼的剔除,紅殼、空殼的小龍蝦蛻殼比較困難,死亡率高。
(5)7月份~8月份投放青殼大蝦子做親本,在自己塘口育熟繁殖,每畝投放30斤~50斤,11月份要捕撈親本小龍蝦。
(6)10月份以后投放親本小龍蝦或不捕撈親本小龍蝦的塘口要人工輔助洞穴。
蛻殼補鈣:小龍蝦靠蛻殼生長。小龍蝦養殖蛻殼期一般只有3次~4次,要想增加產量,只要增加一次蛻殼,產量就可以翻一番。比如:養殖水平100斤產量的塘口,想辦法多蛻一次殼,產量就能達到200斤,而時間只需要半個月左右。蛻殼就要補鈣,每周一次。小龍蝦天天有蛻殼的,所以不能殺青苔(青苔凈在蛻殼期禁用)。
小龍蝦的生長分四個階段:孵化期過后的幼體、幼蝦、成體和成蝦。
(1)二殼抱苗期的蝦苗依靠母蝦打水帶來的浮游動物進行攝食。幼蝦期的培育同花鰱苗種培育相似。
(2)前兩期主要是通過肥水養殖小龍蝦。
(3)成體靠主動攝食飼料生長。青殼蝦期靠攝食飼料(包括顆粒飼料),投喂顆粒飼料的方法是根據青殼蝦所占比例或回塘數量進行投喂。
(4)成蝦開始進入洞穴繁殖,基本不攝食,也無法捕撈。紅殼蝦沒有必要投喂顆粒飼料,如果要投喂,只會增加成本。
小龍蝦養殖更多的利潤來源于5月份以前的銷售,銷售利潤的比例高達80%。5月份過后,如價格下降,養殖戶低價拋售,則該賺的錢沒有賺到,十分可惜。因此,小龍蝦好養,也要精打細算,細節很重要。
養殖30天開始試捕,45天不斷捕撈。用“朝三暮四”法補苗:即20天匯總一下捕撈的數量,捕撈的數量(只)除以3乘以4(比方說,20天捕了1000斤小龍蝦,平均每只5錢,總數量就是2萬只,除以3,等于6666,乘以4,等于26666只;苗種平均每斤按100只計算,就是266斤)。也就是,捕撈100斤成蝦,需要補放25斤左右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