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湯亞斌研究員認為,目前稻蝦共作模式仍存在九大問題
第一,賺錢的不多,虧本的不少。養殖戶賺錢、保本微利、虧本各占三分之一。進入5月份,小龍蝦一天一個價,導致流通環節面臨巨大風險。小龍蝦季節性強,4、5、6、7月份集中上市,超過了企業加工能力,加工企業很難掙到錢。
第二,盲目上馬,跟風現象嚴重。有些地方甚至旱地都改造養小龍蝦,根本不管水源、水質、土壤條件是否合適,很多養蝦戶根本不懂養殖技術,土地流轉最高1350元。
第三,田間工程隨意,缺乏標準。很多農戶不了解小龍蝦的習性,在有些技術標準上,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觀點,農戶很難去判斷。
第四,重蝦輕稻,片面最求經濟效益,很多人甚至完全把稻田變成了池塘。
第五,小龍蝦病害現象突出,5月前后發病頻繁。
第六,優質稻種的篩選,不同模式需要不同的水稻品種,包括生長期、抗倒伏、耐肥能力、抗病蟲害等。
第七,小龍蝦養殖重產量輕質量,小規格多,大規格少,整體價格偏低。第八,5月集中上市,蝦賤傷農,七八月份集中缺貨。
第九,亂用投入品,包括殺蟲、殺菌、殺藻、殺青苔等產品,導致大面積死蝦事故經常發生。
2、什么樣的農藥,稻蝦共作可安全使用?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華紅霞認為,與單一種稻相比,稻蝦主產區農藥、化肥施用量畝均減少50%以上,但在農藥產品對小龍蝦安全性未知的情況下,農資產品如何選用,仍是困擾渠道商、農戶的一大難題。她為養殖戶提供了五點小龍蝦用藥的策略:
第一、小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要優先選用物理、生物防治,配合使用化學防治時盡量采用高效低毒特異性高的農藥產品。
第二、不得使用菊酯類與有機磷農藥。
第三、使用農藥后,最好能保持一段時間“稻蝦分離”。
第四、盡量避免在低齡幼蝦時期使用。
第五、農藥對小龍蝦的安全性評價必不可少,含有同一有效成分的不同制劑、混配農藥需要一一進行安全性評價。
3
湖南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劉都才建議嚴禁使用以下農藥并防止使用了該農藥的灌溉水流入龍蝦田:
1
1、殺蟲劑:毒死蜱、阿維菌素、甲維鹽、丁硫克百威、敵百蟲、甲胺磷、菊酯類、有機磷類;
2、殺菌劑: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3、除草劑:丁草胺、2甲4氯、2-4-D,氰氟草酯、低端的丙草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