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大地流金?,幜真偱寺摯迳鷳B稻豐收了。10月15日,縣稅務局機關黨委下屬黨建工作股支部與黨委紀檢組支部的黨員來到稻田里,與村干部一起開鐮割稻。
稻香滿溢間,黨員志愿者拿起鐮刀收割稻谷,稻田頓時變成了為群眾辦實事的“戰場”。金黃的稻田中鮮艷的“紅馬甲”分外耀眼,這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流淌著豐收的喜悅。
吃過了小龍蝦,潘聯村這片曾荒廢的18畝土地又展現了稻谷豐收的美景?!暗疚r共作”田將傳統水稻種植與小龍蝦養殖有機整合,以養促種,種養結合,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蝦共贏”。這種模式下,小龍蝦的代謝物及殘餌作為肥料供給水稻,而水稻也為小龍蝦提供了良好的棲息、遮蔽場所,有效降低小龍蝦褪殼時的死亡率。此法一舉兩得,實現綠色養殖、綠色循環。
“小龍蝦從4月底、5月初,一直供應到8、9月份?,F在,小龍蝦已經在打洞產卵了。今年的小龍蝦為村集體經濟增收7萬元?!迸寺摯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洪展臉上盡顯喜悅。
可喜的是,今年生態稻的長勢也非常好。潘聯村的水稻選用的是優質抗倒雜交稻品種“雨兩優1033”與“中浙優8號”,周圍又種了香椿與芝麻,消滅及趨避水稻害蟲,加之今年天氣狀況整體不錯,這片土地收獲了9000多斤生態稻,比去年的7000多斤產量還多了2000斤。
徐洪展說:“生態稻不打藥,口感軟糯,深受市場歡迎。雖然價格10元一斤,但市場銷售依然火爆。今年稻子還沒收割,已有上千斤被老客戶預訂了?!?
徐洪展算了筆賬,預計生態稻能增加9萬元收入,加上之前小龍蝦的收入,村集體今年的經濟收入達16萬元。徐洪展說,“稻蝦共作”田在潘聯村實施了3年,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致富渠道已打通,村里又排摸出地塊,預備再擴充幾畝“稻蝦共作”田。
得益于“水稻-小龍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潘聯村把美麗生態轉化為致富的資本,又依靠依山傍水的環境打造了民宿、農家樂經濟。由美麗生態孕育出的“美麗經濟”,讓潘聯村摘掉了“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當天,縣稅務局機關黨委下屬黨建工作股支部與黨委紀檢組支部與潘聯村翠坪網格支部、潘聯網格支部簽訂黨建共建聯盟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