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淡水小龍蝦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小龍蝦套養模式,在原有稻田的基礎上,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改造,即可養殖,大大降低了養殖小龍蝦的門檻,所以近些年廣為流行,稻田套養一般新手可以達到200-300斤的產量,老手可達300-400斤,技術成熟的養殖戶可達500-600斤。小龍蝦可以吃掉稻田中消耗肥料的野雜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僅節省了除草的勞動力,還能消討厭的蚊蠅幼蟲。并且蝦在稻田里不停地行動、覓食,不僅能幫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氣,增加水田的溶氧量,同時通過新陳代謝排出大量糞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1、稻田的選擇
稻田養淡水龍蝦和池塘精養差不多,主要就是一個水源的選擇,一定要選水源充足、不受旱災、洪災影響,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但是需要注意周邊環境,精良不要選擇周圍有打藥的農田。
2、稻田的改造
一般為了方便管理和投喂,我們都是按照現有排水渠作為一個劃分。沿著田埂周圍挖深溝,一般挖高50-60厘米,寬1米到1.2米的環流緩沖溝,并且把挖出來的土翻到田埂上,這樣堤壩就可以達到高度1米到1米2左右,寬80厘米左右。內側和池塘一樣,做成坡型。并且根據實地情況做好進出水口,上、下進排水口要設立防逃網。
為了便于水稻田淺灌、曬田、施化肥、農藥或捕撈,必須在養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蝦溝可在插秧后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或內“田”形,溝的寬和深分別以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養殖過程中進排水時均可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在進、排水口要設置攔柵,避免逃蝦。
3、蝦種放養
放養時間:不論是當年蝦種,還是抱卵的親蝦,都要比池塘養殖放的早些。早放既可延長蝦在稻田中的生長期,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后所培養的大量天然餌料資源。常規投放時間為上半年3到4月,或者下半年11月,如果是兩季養殖,也可在夏季7-9月左右進行投放種蝦。
放養密度:每畝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親蝦放養。也可待來年3~4月份放養幼蝦種。注意抱卵親蝦要直接入外圍大溝內飼養越冬,秧苗返青時再引誘蝦入稻田生長。
4、飼養管理
稻田投喂和池塘精養投喂差不多,這點之前作者分析了很細致了,有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點作者頭像去查看之前分享的文章,這里講一下,稻田更需要注意的兩點:(1)清除敵害:稻田中小龍蝦敵害還是比較多的,比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在放蝦初期,稻株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淡水龍蝦每隔一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獲時期,由于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要加強田間管理,并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后,還要禁止家養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摘自蝦農網。
(2)田溝管理:蝦放養后,管好田溝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蝦放養初期,田水宜淺,但因蝦的不斷長大和水稻的抽穗、揚花、灌漿均需大量水,所以可將田水逐漸加深到12~15厘米,以確保兩者(蝦和稻)需水量。同時,還在注意觀察田溝水質變化,一般每3~5天加注新水一次;盛夏季節,每1~2天加注一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要堅持每天巡田,觀察蝦在田中活動和攝食情況,如發現有不正?,F象,應及時采取措施。平時還要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隨時注意天氣變化情況,一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時檢查進排水口及攔蝦設備是否完好,確保安全,以防逃蝦。
5、捕撈
稻田養蝦捕撈的時間一般在水稻即將黃熟時,但也有在水稻收割后,將田和溝灌滿水,再精養1~2個月后捕撈。不論什么時候捕撈,我們都可以使用地籠捕撈,或者直接進行排水徹底捕撈。收獲季節,氣溫較高的情況下,可利用早、晚進行,避免損傷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