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朋友問我,繁育小龍蝦苗的稻蝦田,在收割完水稻后何時上水淹洞最好?
關于這個話題,在以前的視頻中,我曾經和朋友們互相交流過。也許是視頻內容多,找到相關視頻內容比較麻煩。今天我就以發文的形式談一談這個問題。
稻蝦田要培育出小龍蝦早苗,首先,我們在六,七月份就應該對準備計劃育苗的稻蝦田留足種蝦,種蝦的規格最好挑選個體達30克以上的。因為規格較大的親蝦,不僅繁育出的后代數量多,而且品質優良。所謂好種出好苗,就是這個道理。一般在六七月份,原塘留存或者重新購買放養的親蝦,規格達到30克左右,大部分種蝦放養不久就可以適時的進行交配。交配后的雌蝦,并不是很快就能排出受精卵進行孵化的,是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排卵的。
交配中的小龍蝦
小龍蝦受精卵孵化時間的長短,是受外界多種環境因素所影響的,尤其是氣溫條件高低對其影響特別大:在適合水溫范圍內,水體溫度越高受精卵就孵化越快,反之孵化時間就會延長。在自然環境條件下,8、9份,一般經過1個月左右的時間,已排卵的雌蝦,就能完成整過孵化過程。也就是說,八、九月份開始抱卵的雌蝦,一般到九、十月份,就完成了授精卵的孵化過程。
已完成授精卵孵化過程的雌蝦
不過,從全國大范圍來看,大多數養殖戶用來給小龍蝦育苗的稻田,并非是僅僅單獨用來繁育蝦苗的,而是和其它養殖小龍蝦的稻田一樣,前期采取的是輪捕輪放的養殖方式。留存種蝦或放養種蝦時間基本上都是在七八月份才開始進行。這樣實際上就推遲了小龍蝦的交配、排卵、抱卵孵化的時間。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很多的稻蝦田,在來年的三,四月份,才開始見到有許多剛脫離母體的幼苗出現。
那么稻蝦田育苗到底在什么時間上水淹洞才比較恰當呢?
拿我們蘇北地區來說,根據我多年的養殖實踐經驗看,在十月上中旬收完水稻后,再曬田7天左右上水比較好。曬田不僅可以殺滅泥土表層隱藏的一些有害病菌,有利于下一個養殖周期順利進行。而且通過曬田約一個禮拜的時間,能使收割完稻谷后留下的稻草達到基本干燥的程度。這樣我們上水淹洞后,田中稻草就不會快速腐爛而導致水體嚴重敗壞。
我曾連續多年在收割完水稻曬田期間,對隱藏在洞穴中抱卵雌蝦進行檢查,此時的雌蝦,基本上已經完成抱卵孵化過程,在等待機會出穴散籽。當然,地區不同,小龍蝦受精卵孵化的時間也可能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因此,朋友們在決定是否提前或推遲上水淹洞時,最好對洞穴中抱卵的親蝦進行抽樣檢查,只有授精卵處于發育的后期,我們上水才有利于小龍蝦出穴散籽,進而培育出早苗。如果授精卵處于發育的前期或中期,育苗田上大水,親蝦爬出洞穴后,它還會繼續尋找其它適合的地方再次打洞進行抱卵孵化。由于從新打洞會嚴重消耗親蝦的體力,可能導致一些體弱的雌蝦死亡。對此大家要格外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