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藕田,不光收蓮子、藕帶,荷葉下還有不少寶貝呢!”5月31日,在英山縣南河鎮福輝農場,農場主段全福樂呵呵地細數收成。記者看到,眼前荷花正艷,泥鰍、龍蝦、魚兒在水中游弋。
段全福告訴記者,他從單一種蓮子,到“蓮子+水產”多元化立體種養新模式,源于2016年夏天的一場大雨。
前年,福輝農場的藕田產出18萬斤優質蓮子,收獲頗豐。而去年夏季暴雨洪災中,1100畝蓮蓬被沖毀殆盡,顆粒無收。
段全福說,正是這一場大雨澆醒了自己,讓他深刻意識到,產業結構單一帶來的風險和弊端。痛定思痛,段全福開始調研和勘察各地的多元化立體種養模式。
今年4月,福輝農場往藕田里投放了10萬尾泥鰍、8000尾商品魚、5000尾小龍蝦苗,一個生態循環立體種養基地雛形初現。
農場員工向記者介紹,蓮藕與泥鰍、魚、小龍蝦等活體動物共生,能增加水體流動,以水草、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為食,為藕田除草、滅蟲、凈化環境,其糞便也為藕田提供無公害肥料,可謂一舉多得。
在盈利模式上,有荷花觀賞帶動的鄉村游收益,有蓮子、藕帶及各類水產品養殖收益。段全福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今年,藕田光照充足,餌料豐富,管理科學,這批水產品長得肥壯。每畝能出泥鰍150斤,成魚1500斤,小龍蝦100斤。剔除成本,一畝能盈利6000元。這還不算鄉村游帶來的收益?!?/span>
除了經濟效益明顯,福輝農場的生態環境也在悄悄“變臉”?!霸S多野生水鳥來此棲息覓食,風景比以前更美了”,農場周邊的群眾紛紛感嘆。農場主推的荷塘觀賞、休閑垂釣、農事體驗游已初見端倪,僅此一項就能讓農場輻射的20個村、320戶、976人直接受益。
生態種養產出的農產品,品質好、無污染,近些天前來農場參觀考察、洽談收購的客戶一撥接著一撥。段全福對立體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今年下半年,再爭取流轉500畝,擴大立體種養規模,帶動周邊的村民都富起來?!?/span>